Search

【力量金字塔】

在KFCS的訓練理論裡,把游、騎、跑的力量訓練分為「基礎肌力」...

  • Share this:

【力量金字塔】

在KFCS的訓練理論裡,把游、騎、跑的力量訓練分為「基礎肌力」和「專項肌力」。所謂基礎肌力是每一項運動通用的訓練,在這方面的實務訓練知識, 我現在把"The System" 這本書奉為圭臬。而這本書中把「力量訓練」分為下面六個階層(附圖,摘自原文書中第23頁)

#Speed:速度
#Elastic/Reactive:彈力
#Explosive Strength:爆發力
#Strength:力量
#Work Capacity:做功能力
#Evaluation and Testing:評估與檢測

這個「運動員力量金字塔」 (Al Vermeil Pyramid)是由已進入名人堂的肌力教練艾爾.維梅爾(Al Vermeil, M.S., C.S.C.S)所提出,維梅爾教練在八零和九零年代曾跟NFL舊金山49人隊以及NBA傳奇球隊--芝加哥公牛隊合作過。

維梅爾教練曾說:「在我合作過的所有運動員中,極少一開始就準備好面對高強度的訓練,力量上的缺陷限制了我們能做的訓練,所以他們必須從力量金字塔的底端開始練起。」

訓練計畫的設計總是要先從運動員當下的身體狀況與能力的評估開始。我們很容易假設高水準的運動表現即是身體上能夠負荷高強度的爆發力訓練;然而,情況往往並非如此。

這裡提到的「力量金字塔」是指維梅爾教練所建構的一種能持續發展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訓練計畫模型。他的訓練計畫都會從金字塔的底層開始,先訓練運動員基本的身體素質(打底的工作)。在進行高階的訓練之前,必須先確認運動員已經足以支撐更高階的能力。如果我們想要有穩固的基礎以及在提升技巧前想要減低受傷的風險,就必須先花時間「打底」。

依維梅爾教練的經驗來說,就算是職業運動員也很少能直接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所以除了少數例外,幾乎所有的力量教練都依循類似這個金字塔的建設方式去設計訓練計畫。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的運動員皆尚未準備好直接跳到奧林匹克式爆發力訓練(如挺舉和抓舉動作),那對他們來說將帶來較高的受傷風險。

這個力量階層所呈現的觀點是:力量包含各階層的能力,這些能力之間有繼承關係,金字塔的底層能力要先穩固,才能夠逐步向上加強其他能力。因此所有的訓練法在「某個訓練時間點」都占有一席之地。通往成功的關鍵是在對的階段、選擇正確的訓練量來訓練/提升這些能力。

這並不是說一次只能練一種能力。然而,在運動員的基礎能力尚未就緒前若把訓練的重點放在較高階的能力上,將會導致問題發生。不同能力分別要花多少注意力和時間來訓練,這要根據每一位運動員的水平、不同的季節與年份而調整,訓練是有週期性的,並不能一昧地只往高層的能力進行加強,在季外期還是必須回歸基礎/底層能力。

「在設計整個訓練計畫時,每個週期除了強調側重能力之外,其他能力也應安排較小的訓練量。」


Tags:

About author
徐國峰近年作品 《鐵人三項入門》 (2010,臉譜出版) 《先秦儒家水意像析論》 (2011,花木蘭出版) 《在水裡自由練功》 (2012,臉譜出版)。 《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練書》 (2014,臉譜出版) 《鐵人三項自主訓練攻略》 (2014,臉譜出版,與羅譽寅合著) 《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 (2015,遠流出版,與羅譽寅合著) 《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 (2016年,臉譜出版,與莊茗傑合著) 《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 (2019年,臉譜出版) 譯作: 《跑步該怎麼跑》 (2011,臉譜出版) 《跑步,該怎麼跑:實戰操練手冊(附DVD)》 (2011,臉譜出版) 《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 (2013,臉譜出版) 《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 (2014,遠流出版)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 (2015,臉譜出版,與莊茗傑合譯)
此專頁只是個人閱讀、研究、訓練、課程與心得分享,不提供諮詢服務。
View all posts